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姓名:刘嘉苒 / Liu, Jiaran 和 杜天洋 / Du, Tianyang 

课号:CHIN 471 005 2019W1 Later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指导老师:Liu, Xueshun 

入选课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中“归”字含义辨析

课题摘要: 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对“风雪夜归人”“归”字含义有“归来”、“投宿”等分歧解,从而影响对全诗的阐释。本文着眼通篇意象的连贯性,由“归”字字义开始,通过与上下文意象联系、与诗题联系、与全诗表达连贯等方面详细辨析,得出“归”字做“投宿”解,可使整体诗文意脉流畅,并强化对萧瑟凄苦之情的表达的结论。

关键字:“归”做投宿、意象连贯性

 

 

姓名:刘嘉苒 / Liu, Jiaran  和 杜天洋 / Du, Tianyang 

课号:CHIN 471 005 2019W1 Later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指导老师:Liu, Xueshun 

入选课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中“归”字含义辨析

课题摘要: 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对“风雪夜归人”“归”字含义有“归来”、“投宿”等分歧解,从而影响对全诗的阐释。本文着眼通篇意象的连贯性,由“归”字字义开始,通过与上下文意象联系、与诗题联系、与全诗表达连贯等方面详细辨析,得出“归”字做“投宿”解,可使整体诗文意脉流畅,并强化对萧瑟凄苦之情的表达的结论。

关键字:“归”做投宿、意象连贯性

 

 

姓名:郭盈池 / Guo, Yingchi 

课号:CHIN 464 951 2020S Early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Intensive)

指导老师: Zheng, Bin

入选课题从《咏怀诗》八十二首看阮籍的心理防卫机制

课题摘要:“阮籍作为魏国名士,其性格充满矛盾性。其人心怀儒家治世理想,性格却小心谨慎,行为表面疏狂,却又明哲保身。本文从《咏怀诗》八十二首入手,分析阮籍在面对司马氏代魏的黑暗政治时所采用的的心理防卫机制,以期进一步加深对阮籍心理矛盾的理解。《咏怀诗》中体现出的心理防卫机制多种多样,其中合理化和幻想机制最为突出。

 

 

姓名:晋家园 / Jin, Ariel

课号:CHIN471 004 2019 W1 Later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指导老师:Cai, Zheng

入选课题 人生自是有情痴—浅谈白居易的初恋悲剧对<长恨歌>的创作影响

课题摘要:《长恨歌》能够流传千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其中又融入了诗人白居易自身的情感经历。本文旨在通过探寻白居易的情感轨迹,以白居易初恋经历为切入点,通过诗人因思念初恋情人而创作的诗作与《长恨歌》中的诗句做对比,来证明白居易的初恋悲剧是《长恨歌》的情感基础和思想主线,对《长恨歌》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姓名:李树坤 / Li, Shukun 

课号:CHIN 464 951 2020S Early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Intensive)

指导老师:Bin Zheng

入选课题陶渊明于晋宋之交的政治态度与仕隐抉择

课题摘要:本文主要从陶渊明的诗歌和官场经历入手,分析他在晋宋之交的政治参与取向的变化,以及他对刘宋代晋的看法和态度。从政初期的他在政治上是有抱负的,为此可忍痛放弃田园生活,勉力其中。后期的他在官场上遭到冷遇,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即便如此,陶渊明依然留心政治,在他此时期的作品中则流露出对丑陋的政治斗争的批判。

 

 

 

 

姓名:林嘉明 / Lin, Calvin

作品一

课号:CHIN 491 003 2019W1 Classical Chinese I (Heritage)

指导老师:Cai, Zheng 

入选课题论<论语>对中国明清两朝对“夷狄”欧洲外来者的态度之影响

课题摘要:孔子非“华夷之辨”的起源,但《论语·八佾》和《论语·子罕》中孔子对“夷狄”人群既歧视又同情的陈述,间接影响着后代朝廷对外国使者的态度。如明万历年间礼部会见传教士利玛窦,清乾隆皇帝与英乔治三世之书信,朝廷都有意在欧洲人面前提高地位。本文将剖析孔子在《论语》章节中表达的内涵,论述历史事件的关联性,进而理解事件缘由及后续发展。

作品二

课号:CHIN 493 003 2019 W2 Classical Chinese II (Heritage)

指导老师:Cai, Zheng 

入选课题论唐朝和明朝的“凶秽之馀”的相似之处 

课题摘要:1601年,明神宗招西儒利玛窦进京献贡,但礼部质疑其携带的十字架是唐代韩愈所说的 “凶秽之馀” ,不允入宫。虽 “凶秽之馀” 乃唐宪宗于819年想供奉之佛骨,与十字架并无关联,然在基督教徒眼里,此对比无疑是贬低了十字架的神圣意义。本文将从韩愈上奏《谏迎佛骨表》的背景和利玛窦进京经历等角度,分析礼部动机及恰当性,以阐述历史长河中所有事件都相关联的道理。

 

 

姓名:孙宇旸 / Sun, Yuyang 

课号:CHIN 493 003 2019W1 Classical Chinese 

指导老师: Cai, Zheng 

入选课题《齐物论》中的辩证法浅析

课题摘要: 中国古代的辩证法门类众多,而庄子擅长运用寓言来说明辩证观点,自成一派。庄子的辩证法可以看作是在老子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也可以自成一体。他在辩证的基础上模糊了相对立事物之间的界限,揭示了万物之间相生相克的普遍规律。而其中丰富的寓言与瑰丽的词藻使得他的学说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时也帮助读者理解玄妙的辩证法。

 

 

姓名:王宜如 / Wang, Elizabeth

课号: CHIN493 003 2019W2: Classical Chinese II(Heritage)

指导老师: Cai, Zheng

入选课题出世与入世——论儒、释、道三家思想在苏轼文学作品中的影响

课题摘要:纵观中国古典文学史,留名青史的优秀文学作品往往离不开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内涵。儒家、佛家及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座基石,长久以来对中国文学和文人生活理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三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既互相背反又彼此互文,穿插在这位北宋文学家的不同创作时期中,创造出一种惊人和谐的共鸣。本篇论文将以《前赤壁赋》作为出发点,运用传记手法,结合苏轼各个创作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分析儒、释、道三种思想在其文学作品当中的体现。

 

 

姓名:王旭 / Xu, Peter 

课号:CHIN 493 003 2019W2 Classical Chinese II (Heritage)

指导老师:Cai, Zheng 

入选课题浅析儒释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以《前赤壁赋》为例

课题摘要:在《前赤壁赋》中,苏轼的客人借典故感叹宇宙浩大与自身渺小。苏轼借儒、佛、道开导对方,并引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在写本文时,苏轼以宗教为精神依托,缓解因被贬而郁闷的心情,由此出现了三教合一。本文将解析儒释道在《前赤壁赋》中的体现,浅谈儒释道三教对苏轼一生的影响,以及思考三教合一与其他哲学思想的共通点。

 

 

姓名:姚田 / Yao, Tian 

课号: CHIN 464 2020S Early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Intensive)

指导老师: Bin, Zheng

入选课题人于草木间”–浅析《诗经》与《万叶集》中的植物意象

课题摘要:《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对后世文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诗经》风格质朴极具现实主义色彩,其中《风》部大多描写地方上民间生活情境与情感抒发。在中国传统诗歌里,多有将植物与自身情感相连接的诗篇,从而勾勒出特定的文化意象。植物意像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文化中。日本诗歌中也不乏有描写植物的佳作。相较于《诗经》,《万叶集》作为日本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创作时间上相隔进1000年之久。虽然时间相隔较远,但是通过对比《诗经》与《万叶集》,恰可窥探中国早期诗歌对于日本文学的影响以及日本文化自身的独特审美情趣。

 

 

 

姓名:郑楚怡;Zheng, Chuyi

作品一

课号:CHIN493 003 2019W2 Classical Chinese II (Heritage)

指导老师:Cai, Zheng

入选课题独立视角与主客映照——《前赤壁赋》与《秋声赋》客体形象浅析

课题摘要:《前赤壁赋》与《秋声赋》均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其中客体形象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针对客体人物进行的分析对于把握作者意旨及解读主体人物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两篇文章中客体既提供了完整独立的视角,又与主体相呼应,丰富了文章表达的层次;客体的象征意义赋予文章更深刻的内涵;同时,在文章的框架建构和情境创设方面,客体的参与也必不可少。

作品二

课号:CHIN471 002 2019W1 Later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Tang)

指导老师:Liu, Xueshun

入选课题杨炯《从军行》中‘心中自不平’原因之辨

课题摘要:杨炯《从军行》中“心中自不平”的原因,古人有两种见解。“不平者,以朝廷专宠武臣” 及 “烽火达于甘泉也,侵凌如此,所以奋不平之气”。后者是这一争议的正确解读。《从军行》呼应初唐边塞诗奋发向上的精神内核,折射出士子的家国担当以及对不朽功业的向往。作者怀才而不遇,听闻边塞烽火,不平于外族侵凌,书生无用,故作诗一抒己志。这个争议的解决有助于把握全诗的主旨,理解初唐时期士人报效家国的理想信念和慷慨功名的价值认同。

 

 

姓名:周嘉禹;Zhou, Angus

课号:CHIN 493 003 2019W2 Classical Chinese II (Heritage)

指导老师:Cai,  Zheng

入选课题为骈文正名——浅论唐宋时期古文复兴运动的成因与发展

课题摘要:“古文运动”这一术语是五四时期由胡适提出的,指中国古代历史上以中唐至北宋为主的,大量文人、学者以及政治家反对骈文,提倡复兴古文的文学思想运动。 那么为什么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要对反骈文,提倡古文呢?骈文相较于古文又有什么样的“原罪”?经过考察发现,这场历时 300 余年的漫长运动,原因之一在于知识分子试图用古文这一形式来冲击封建社会对人行为和思想自由的桎梏。同时,从历史事实的角度出发分析,除去文人因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精神追求之外,古文运动更有其帮助以儒家道统为尊的文人争夺社会主流话语权的现实意义。可以说,古文运动的发展并不是出于骈文这一体裁本身的落后,而是主要在于当时文人出于对骈文所代表的迂腐、虚浮的社会现象做出的对抗和抨击;同时,复兴古文也有其帮助儒家学者和儒学政治家肃正儒道,构建儒家道统的现实意义。